作者:郝国强 摄影:谭静 罗彩娟
manbetx提款到账民族学专业于2018年8月获得“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项目”立项。为更好的完成项目建设工作,manbetx提款到账民族学系主任罗彩娟教授与郝国强、谭静等几位教师组成民族学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项目建设核心成员团队,于12月18日至20日赴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以及民族研究所进行考察与交流学习。

12月19日上午,团队与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黄彩文教授、民族学系主任王亚文教授、副主任丁桂芳副教授等进行了民族学学科建设经验交流座谈,就民族学学科建设经验、民族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学生培养的模式和经验、信息化教学、专业实习等方面进行交流。丁桂芳副主任对学院民族学专业的办学历史、学生培养模式、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介绍,重点介绍了近几年田野调查基地建设以及学生集体实习的经验;黄彩文教授专门对学科建设、对外交流方面的经验进行介绍,提出了未来在办学特色和品牌建设方面的设想和规划,并希望与manbetx提款秒结在学生培养和学术交流方面展开合作,共同推进民族学专业的建设。
随后,民族研究所的李智环教授带我们参观了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并为我们介绍了博物馆的建设情况和经验。

12月19日下午,团队与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李晓斌教授、人类学系主任王越平教授、教学秘书叶黑龙博士等进行座谈,就人类学专业学生的实习模式、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李晓斌教授认为,云南大学民族学专业和生态学专业被评为国家“双一流”专业之后,在资金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支持,民族学专业也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在引进国内高级人才之后,高质量科研成果产出以及项目立项方面,比以往有了更大的成绩。近年来设立的师资博士后制度为年轻学者提供了很好的科研条件,也为学院培养了高端人才,打开了人才引进的新模式。王越平教授介绍了民族学专业的导师制和集体实习情况以及村民民族志和反思民族志近年来所取得的进展,特别是新项目“乡村之眼”的开展情况。在本科生教学方面,学院请马居里教授担任人才培养小组组长,对照教育部新国标,加强了本科生培养的质量;在硕士培养方面,加大了保研推优的奖励力度,确保优质的生源,同时延续暑期班的办学,提升档次,呈现特色;在博士培养方面,要求从论文开题开始就严控质量,设立导师负责制,从而严控质量。
团队成员会后进行了内部交流,提出了今后在学科建设以及本科生教学等方面的建设目标和改进方向。云南民族大学的田野调查基地建设结合本科生实习的经验和做法对我们本科生培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云南大学民族学的硕博质量管控体制引发我们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